发布日期: 2012-11-22 信息来源: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我今年种植400亩水稻,虽然遭受了春旱秋涝,但亩产仍然达到1200斤,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多亏了电业局啊!”10月19日,完成水稻收获的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稻农刘洪喜高兴地前来帮助他检修水田线路的电业局员工说。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建三江垦区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地处北部边陲的三江平原腹地,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垦区耕地、林地、湿地、牧草和水源地总控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垦区面积的22%。建三江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富有发展现代化农业特别是绿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独特优势。

  “经过几代北大荒人40多年的开发建设,建三江垦区共15个大中型国有农场,有耕地1100万亩,年产粮食135亿斤,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区。”建三江农垦分局负责人介绍说。并相继被国家批准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绿色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认定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被国家认定为“中国绿色大豆、水稻之乡”,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电力供应成为制约建三江管理局发展的一大瓶颈。多年来,由于建三江垦区地处边远,只有1条220千伏供电线路,电压质量偏低,全区供电可靠性无法保证,随着旱田改水田面积的增加,农田排灌负荷迅猛增长,用电高峰时只能采取错峰限电方式运行,严重制约了垦区粮食战略的有效发挥,供电不足、电力短缺成为了制约建三江垦区发展的桎梏和瓶颈。

  为满足黑龙江东部电网电力的安全稳定送出,缓解建三江地区电网对220千伏网架的过度依赖,满足建三江地区水稻田对电力的需求,解决负荷增长调配制约,提高地区电网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并适应未来电源的接入,黑龙江电力公司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认真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要求,加大力度,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相关工程手续的办理进度,提前实施了500千伏前进—集贤输变电工程,把这件造福三江、福祉于民的好事办好。2012年6月,该工程实现全面竣工投产,其下级电压整理工程陆续完成。

  与此同时,建三江电业局积极推进农网升级工程。截止2012年10月,该局完成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7525亿元,新建和改造66千伏变电站14座,新建和改造线路179.2千米。电网最大供电负荷由2009年的9.5万千瓦增加到15.5万千瓦。电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建三江管理局的农业发展,建三江管理局今年1000万亩稻田使全部采用智能催芽,330万亩稻田使用电机井灌溉,增产粮食1.5亿千克,降低生产成本1.6亿元,可直接使农户增收4.5亿元。2012年,建三江管理局年人均纯收入将达到2.2万元,比2009年增加9000元,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与保障成为农户致富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