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2-11-23 信息来源: 黑龙江电力有限公司

  1000万亩水稻将全部实现电机井灌溉

  11月13日,大地封冻,万物沉寂,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二道河农场却是一派紧张忙碌的场面。农场水田供电合作社投资1244万元实施的130千米1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正热火朝天地展开。明年,该农场50万亩水稻将全部实现电机井灌溉,每年可节省灌溉成本2500万元,增产粮食750万公斤,农户直接获益4600万元。

  建三江垦区耕地面积110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是我国最大的粳稻种植区,在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区水稻种植依靠机井灌溉,使用电机井比柴油座机井每亩可节省50元,电机井还具有省人工、出水量大、缩短泡田时间、每亩可增产水稻15公斤等优点。2004年建三江垦区仅有电机井586眼,到2012年猛增到10632眼,电网最大负荷也由4.2万千瓦增加到23万千瓦,电网严重超负荷供电。供电线路末端的电机井电压低,启动困难,1500余户稻农只能购买发电机,采用双电源供电的方式,成本极大增加,“致富井”变成了“闹心井”。

  迫于电网供电能力的不足,建三江垦区自2009年起严格限制电机井的发展。目前,该区电机井灌溉面积330万亩,尚有670万亩水田由于电网供电能力的限制不能实现“油改电”。

  在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建三江电业局积极开拓发展思路,促成农场成立水田供电合作社,对66千伏和10千伏线路、变电站进行改造。水田供电合作社对农户收取电费严格执行国家电费标准,不得加价收费,实行水田供电合作社内部负荷分配、维护由属地供电局统一管理,以切实维护农户的利益。

  水田供电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制约农业灌溉用电的难题,实现了农场粮食增产稳产、农户降本增收、供电企业降损增供扩销“三方共赢”目的。目前,二道河农场、胜利农场和鸭绿河农场已经开始水田供电合作社实施工作,通过这一模式,最终可使建三江垦区1000万亩水稻全部实现电机井灌溉。(桑学勇 贺俊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