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03-29 信息来源: 黑龙江电力有限公司

  扑下身子,扎根乡村,在最美好的年纪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我的青春梦想,也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儿。 

――张晓刚

     兴安村,是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肇源镇的一个小乡村,位于县城南部,临着美丽的松花江,33岁的黑龙江大庆供电公司肇源县电业局驻村扶贫干部张晓刚,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年多。在他的带领下,兴安村的扶贫工作更加精准,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他自己设定的“小目标”也在逐一实现。

绘制脱贫“蓝图”

  “他刚来的时候,我心想这么年轻,能干啥,是来走形式的吧,没想到他这么踏实,工作太有冲劲了,组织没选错人!”兴安村党支部书记老梁这样评价张晓刚。

  刚到兴安村的第一天,张晓刚就“火急火燎”地挨户了解情况。有人说他:“你‘毛愣’个啥,慢慢来呗,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事儿。”他没有吱声,却在心里暗下决心:党和政府信任我,我是带着任务来的,来这里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困难的,可不是来养身板的。主意已定,他马上行动。

  接下的日子里,他一次次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每个家庭的现状,细心倾听他们所思、所想,向他们宣传国家相关扶贫政策。回来后,对贫困户按孤寡老人、特困家庭、留守儿童、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进行分类统计造册,制定了便民服务卡,绘制他的脱贫攻坚“蓝图”。

扛起脱贫“领路旗”

  “为了增加我们的收入,让各家的院子有效利用,晓刚带领我们外出考察新项目,真是扛起了我们脱贫致富路的 ‘领路旗’啊!”村民王大哥感叹道。

  趟开脱贫路,得有好项目。去年国庆节前,他带着5名村民代表去齐齐哈尔市富裕县考察灵芝种植项目。向当地技术人员详细了解种植技术,分析市场行情,并测算一年产出量及年收益,村民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调研过程中,他细心梳理本村农副产品种类,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展销会,与省电商平台“小康龙江”合作,通过互联网销售本村产品,为村民增收。

  为了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他联系本地企业,搭建用工平台,开展劳务输出。去年12月,有1户贫困户找到工作,平均月收入达到3000元。此外,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村里的贫困户每人能分到产业分红款2000元。

  扶贫先扶志,扶“志”又扶“智”。他根据贫困户的不同特点,因户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通过开展扶“志”又扶“智”工作,帮助其开展产业自救。去年兴安村有4户贫困户通过养猪增收,1户通过养鹅增收,3户在自家庭院开展种植经济作物增收。不懂市场规律和客户需求的村民,在张晓刚的帮助下,拓展了产品销路,有1户养鹅户销售大鹅近600只。

  爱如雨露润心田 “我的眼睛,现在啥都能看见了,多亏了这孩子!”村里70多岁患眼疾现已治愈的徐大妈激动地向张晓刚表达谢意。通过深入了解,张晓刚发现村里患眼疾的病人不少,如果得不到有效救治,严重者可能会失明。他心急如焚地说:“医疗扶贫不能再等了,决不能让老乡们有病不能治。”为此,他积极与大庆市眼科医院联系,随后,院方派出工作组到村里开展义务诊疗。义诊当天,患者就达到40多人,经确诊有7人需要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市眼科医院结合省市政策分别在手术治疗费用上进行相应减免。

  现在,一提起这事,村民都夸办得好。他还配合县、镇两级医疗机构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体检。

  “他可帮了学校的大忙了,你没看到 啊,孩子们看到新书和新桌椅时的那个激动样,甭提了!”村小学校长边回忆边动情地说道。

  原来,村里因为教育经费有限,原有的课桌椅高低不齐、破旧不堪,低年级的学生竟然只能站着写作业。在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后,张晓刚决定落实教育扶贫,他积极向团市委争取,解决了同学们的桌椅问题,并且还为村小学捐赠了价值4000多元的少儿课外读物,满足同学们对课外知识的渴求。

  “目前,村里的庭院经济、养殖业等产业能给村民带来稳定的收入。村里的安全饮水、道路交通也都形成了规划,下一步就是一项一项地落实下去。”张晓刚对兴安村的未来充满信心,“2020年要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奔小康,压力不小,但我一定要在自己最美的年纪里干件令自己自豪的事!”(杨馥冰)

《中国电力报》:扶贫路上的别样青春

一本本课外书,满足着孩子对知识的渴求。

《中国电力报》:扶贫路上的别样青春

张晓刚和贫困户边晒玉米边讨论如何通过养猪脱贫致富。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报》2019年3月29日

相关链接